自体关系研究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自体关系 >>  自体关系研究 自体关系研究

对“自体”的再认识:一种自体关系心理学的视角

作者:马侗领   发布时间:2021-03-26 06:47:00   点击量:

1616715392861258.png


自体和客体是一种对应的存在,要理解自体,需要先理解客体,从普通意义上来说,客体是指自体外的一切事物。

客体这个术语是弗洛伊德引入的,在《性学三论》中,他对性倒错有一番研究。他发现人们可以和一个客体(比如鞋子或靴子之类的东西)发生关系,就如同和他们的性伴侣或他们所爱的人一般。后来这样的用法变得方便而准确,用客体这个词来指称一些被赋予情感的对象,不论是另外一个人、一件没有生命的东西,或是一个幻想。
客体关系心理学认为:客体指的是一个被爱着或被恨着的人物、地方、东西或者幻想。
那么自体是指什么呢?
美国客体心理学家格雷戈里.汉默顿认为,比较世俗的用法是代表身体、代表一束恒常流动的知觉,或是一个人和这个人所有的一切。他认为,自体是属于一个人自己的,包括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表征。有些作者把自体看做一种心理表征,像是想法,感觉,幻想,和客体一样,代表着一个被爱着和恨着的人或东西。从这个视角来看,自体和客体类似,不过有时,自体感受客体,也是在感受自己
美国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自体是一个人体验的中心和启动的中心,印象的接收者。自体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一级是抱负、一级是理想,还有才能和技能这一中间区域。抱负是指夸大的企图心,理想是指理想化的父母形象)。

那么到底如何理解自体呢?
如果要精确的全面的定义“自体”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事物,我们都很难知道其全部的属性,并且事物的属性往往和观察者和使用者联系在一起。
不管怎么说,自体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需要理解自体的含义,心理学家使用这个概念必然有自己的需要。要理解自体,我们需要先了解自体的发展过程。
从自体关系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自体是一个人从出生就具有的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自体从最初的微弱到后来发展的越来越清晰,更具结构化。孩子从出生甚至出生前就开始有各种情感体验,特别是在出生后几个月的体验中来奠定自己最基本的感受,感受是温暖的,舒适的,紧张的,放松的,并因此逐渐发展出一种全能感。当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出现,孩子开始体验到安全的、危险的,并且孩子通过和父母的交往体验,在脆弱期开始大量内化父母的形象,建构自己的心理功能。随后,自体发展到自恋期,开始发展自体夸大的部分,建构自恋期的心理功能,完善自恋期自体结构。随着心理结构的建构完成,最终孩子成为一个心理功能健全,自体结构完整的人,因此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
从自体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自体的发展是自体需要结合重要客体的体验,并逐渐内化这种客体,形成自己的心理功能,从而发展自体结构。
因此,自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情感体验。
我们需要先尝试感受一下自己,作为一个人,我们首先会对这个世界对他人进行体验,并且获得某种感受。当我们体验到被接纳,被喜爱时,我们感到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我们体验到被抛弃的,被讨厌的,我们感到生活是痛苦的,甚至是抑郁的,当抑郁严重时,我们甚至想放弃自己的生命,其他的一切都变的毫无意义。
所以情感体验和感受可以定义为自体的中心,也是人类最为基本的层面。
从自体的发展过程来看,自体内部并不是单一的结构形式,至少有三种自体结构形式。第一种是最初混沌期的安全感和全能感的需求,包含着融合需要和抱持需要;第二种是脆弱期最基本的照顾需求,包含着自性需要和涵容需要;第三种是自恋期的自恋需求,包含着夸大需要和镜映需要。
除了前面三种基本形式外,有些人还会出现一种新的自体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是前面三种结构发展成熟的结果,是一种成熟的自恋形式,一个人开始变得谦逊,关注他人,乐观,更具现实能力和创造力等,能够和环境达成和谐的关系,有种自我实现的需求。
所以人类每个阶段需要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即使到了发展后期,之前的自体需要依然保存,就像某些特定时刻,被照顾的需要可能会超过夸大的需求。最为明显的事实,当人的安全感遭受破坏时,自我实现的理想需要也会先放置一边。由此可见,自体的每个阶段的结构最终是叠加在一起共同其作用的,前期的结构并没有退化消失,而是融合一起,这好像是房子的结构,地基部分,墙体部分和房顶部分同时存在,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居住的房屋。
只有理解这些,我们才真正全面了解自体的来源和整体的内部结构,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一个人的情感需要,并且给予恰当的回应。
自体是什么呢?自体首先是指情感性体验和感受的中心,人的情感体验形成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对世界的感受,我喜欢这个世界,我讨厌这个世界,我喜欢自己,我讨厌自己,我感到自己是没有价值的,黯然失色的,没有活力的,我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闪闪发光的,精力充沛的。

备注
融合需要:是指刚生下的婴儿,渴望重新和母亲融合在一起,依然想要躺在母亲的怀抱里,被母亲温柔的拥抱,婴儿才感到舒适和安全。
抱持需要:是指渴望母亲温暖的怀抱,这种怀抱就像重新和母亲融为一体。
融合需要和抱持需要即使过了婴儿期,人们似乎依然需要,甚至终身需要,长大后,恋爱时我们依然希望被拥抱,有融合的渴望。

可爱需要:是指孩子在脆弱期有种天然的可爱欲望,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希望父母包容,理解,孩子觉得自己是可爱的,孩子可爱感的形成也标志着人类自体原初核心的建立。
涵容需要:孩子在探索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包容和照顾,陪伴和指引。如果孩子在探索中搞“破坏”或受伤,父母需要温暖的包容和温柔的照顾,如果父母对孩子加以指责,孩子将会停止探索,甚至内心产生阴影,导致孩子的心理功能无法良好发展。

夸大需要:孩子到了自恋期,自然的发展出一种夸大的需要,觉得自己非常厉害,希望父母也觉得他厉害,并渴望父母夸奖。
镜映需要:当孩子期待甚至指导父母夸奖他时,父母满足孩子的期待,对孩子进行夸赞,就像孩子在镜子里看到厉害的自己一样,父母看孩子骄傲的眼神和恰当的欣赏的语言都是一面镜子。

这些情感需要,人们都终身需要,只是形式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海因茨·科胡特、《自体的重建》,许豪冲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13


海因茨·科胡特、《精神分析治愈之道》,訾非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

马侗领,《自体的发展》,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郗浩丽,《温尼科特:儿童精神分析实践者》,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格雷戈里.漢默頓,《人我之间》,楊添圍、周仁宇,心靈工坊,2013  


联系我们

  • 安徽省阜阳市嘉泰大厦510室
  • 702013533@qq.com
  • 13965736163
关于我们
自体关系心理学
使命和愿景
联系我们
自体关系专家
自体关系专家
成为自体关系学员
资格要求
如何申请
培训模式
自体关系
自体关系的声音
自体关系研究
培训与成长
文化与价值观
服务说明
咨询伦理
投诉
个人成长
找督导
找体验
组织架构
我们的组织
学员证书查询
大记事
第二届自体关系心理学大会
历届大会
重要事件
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2020  自体关系心理学网 皖ICP备19006121号-1